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弥勒是全国1599个、全省59个革命老区之一。弥勒的解放,同样经历了艰苦的斗争。
今天,小编梳理了17个弥勒革命斗争的历史事件,知道的人都老了。
△ 四一二政变后,国民党在上海大肆捕杀共产党人和革命人士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批共产党员和革命志士被捕、被杀。为贯彻党中央“八七”会议精神,12月初,中共云南省特委书记王德三即指定马逸飞、黄明俊、钱仁培(弥勒竹园镇人,在昆教书)组成弥勒支部,黄明俊任书记,来弥勒开展工作。
△ 张冲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全民族抗战爆发。弥勒儿女为了民族存亡,报效国家,有数百名热血青年应征编入国民军第六十军(副军长张冲兼一八四师师长),开赴抗日前线,血战台儿庄,激战27昼夜,杀伤日军千余人,威震敌胆。不少将士为华夏的壮丽山河,勇赴国难,英勇捐躯。
△ 徐晃(曾用名许友之,1941年2月任中共弥勒县委第一任县委书记)
1941年初,“皖南事变”后,昆明出现反共高潮。省工委派许友之、董小魯到弥勒简师(后为弥勒县初级中学),派许南波、赵协尧、刘一清到虹溪简师,以教书为掩护开展活动。为统一党的领导,于 3月建立中共弥勒县委,许友之任书记。同期,建立虹溪区委(书记许南波)和竹园区委(书记姜必德)。
事件4:1947年8月,“万人大会”,发动阿细人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 三家村
1947年8月底,地下党组织为了统一战线,顺应群众的切身要求,阿细人昂凤林、昂汝珍等,在三家白泥塘(又名“秧草塘”)召开群众集会(史称“万人大会”)。会上揭露了国民党政府横征暴敛,以禁烟铲烟为名进行敲诈勒索的恶行,号召群众筹款买枪弹,团结起来武装自卫,反对“官家”的压迫敲诈。纷纷表示“只要有人领头,不怕官家杀头”的决心。
△ 李文亮(中共弥勒县委第二任县委书记)
1947年9月,省工委增派李文亮来西山领导武装斗争工作。11 月,在阿基邑村组成第二届中共弥勒县委,书记李文亮。并在马龙成立“民兵指挥部”,杨治廷、卢光宗任正副总指挥,从西山各村抽调精干民兵300余人集中马龙训练,组成县委直接领导的西山游击大队,杨治廷兼任大队长,为开展武装斗争作好准备。
事件6:1948年2月,朱家壁到弥勒领导创建革命根据地
△ 朱家壁在弥勒西山勒克村组织民兵学习、训练旧址
1947年11月,朱家璧、张子斋受省工委指派,返滇发动和领导反蒋武装斗争,创建革命根据地。朱家璧率领滇南地下党部分同志和境外回来的同志约80名武装斗争骨干,由缅甸回国,经石屏、建水,渡盘江、过铁路,突破封锁线,于1948年2月29日到达西山勒克村。中共弥勒县委举行了隆重的欢迎大会,西山阿细人载歌载舞弹起大三弦,热情迎接亲人的到来。
△ 竹园起义遗址
1948年1月17日,宋文溥、宋文渭、赵家康按县委指示,组织领导了竹园镇公所武装起义,42名干部、战士到达西山石门坎村,拖出机枪1挺、冲锋枪2支、长短枪38支、子弹5000余发。
△ 1947年,时任云南省主席护卫连连长的杨治庭(右)与李荣兴合影
1948年2月11日,县联防大队长鲁国祥调集地霸武装100余人集中小芹田,妄图进犯西山。杨治廷、昂天学率正在马龙集训的民兵300余人前往阻击,戈西乡毕文昌率60余人配合行动,敌人一触即溃,狼狈逃回县城。缴获敌骑马1匹、冲锋枪1支、手枪2支、土造枪20余支、手榴弹1箱。小芹田战斗的胜利标志着我党领导的西山革命武装第一次从正面打响了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拉开了云南人民反蒋武装斗争的序幕,极大地鼓舞了革命斗志。
事件9:1948年2月,午街铺战斗,杨治庭英勇就义
△ 杨治庭烈士墓
1948年2月12 日,云南省保安一团第三营(沈开舟营)从弥勒窜驻泸西县午街铺。刚从小芹田撤回的杨治廷、昂天学率西山武装200余人前往阻击。战斗中昂保华等阵亡,杨治廷带头冲锋负重伤仍继续掩护战士撤退,后隐蔽草丛被俘。敌人对杨治庭进行收买利诱和威胁,但他坚贞不屈,于4月23日被杀害于东门下坡,年仅29岁。
△ 三路狙击战遗址
1948年3月5日,敌二十六军279团一个营、579团一个营和保安团一个营分兵三路进犯西山。朱家璧率正在勒克训练的200余名武装人员和西山民兵300余人,在勒克、石门坎、麦冲一带分三路设伏迎击敌人。经一天激战,毙敌30余人,伤敌数十人,缴获机枪1挺、枪管6支、步枪19支、手枪1支。
△ 朱家璧
1948年3月中旬,朱家璧等领导根据省工委的决定,将集中在西山诺糯四头山一带密林中整训的弥勒部分精干武装和从石屏等地带来的干部战士300余人组成主力部队,共编为三个中队和一个机枪班、一个直属政工队。朱家璧在成立大会上宣布:我们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支人民的军队”。对外宣告了省工委直接领导的云南人民第一支主力部队的诞生。
1948年5月31日,朱家璧率主力到达磨香井,敌279团一营“郑营”尾追不舍,朱家璧指挥主力部队在三家至磨香井山间布下“口袋”阵,敌疑俱未进。6月1日拂晓,我军主动出击,激战至下午5时许,共毙伤敌80余人,俘敌10余人,缴获机枪1挺、步枪30余支。我军牺牲3人,伤20余人。敌受重创后撤回县城,少数散兵被西山民兵俘虏缴械。
事件13:1948年7月,“云南人民讨蒋自救军第一纵队”正式命名
△ 云南人民讨蒋自救军第一纵队番号宣布地——里达镇
1948年6月中旬,朱家璧率部队跳出西山南下开展游击战,奉命赴越南河阳参加整训。1948年7月1日,部队在富宁县里达镇召开的纪念党诞生27周年大会上,朱家璧宣布了省工委的决定,正式命名部队为“云南人民讨蒋自救军第一纵队”,朱家璧任纵队司令员。
△ 马士金烈士
1948年7月3日,国民党二十六军578团及地霸武装1000余人尾随而至,突然围攻里达,自救军英勇奋战,连续打退敌军数次进攻。马士金在突围时英勇牺牲。里达战斗,敌伤亡80余人,自救军伤亡30余人。
△ 黑路丫弥勒县临时人民政府旧址
1949年6月,根据弥泸地委(4月成立)指示,弥勒县人民民主政府改为弥勒县临时人民政府,县长尹炳坤、副县长刘一民,县委和县人民政府机关转移至西山黑路丫村。
1949年9月至年底,敌调集3个团的兵力对弥泸地区进行穿梭“扫荡”。为粉碎敌人对游击根据地的“围剿”,朱家璧率部分主力部队跃进滇西,转战八千里,调动了敌军,打乱了敌人部署,开辟了新的解放区。在反“扫荡”斗争中,全县军民积极配合边纵部分主力部队前赴后继、浴血奋战,给敌人以沉重打击,先后粉碎敌人70余次“扫荡”,其中西山的反“扫荡”36次,共毙伤敌300余人,俘敌65人,缴获机枪5挺、长短枪116支、子弹4.3万发、手榴弹86枚、汽车1辆、骡马6匹。
1949年12月底,弥泸地区追歼残敌胜利结束,弥勒人民迎来了彻底解放,县委、县人民政府机关亦从西山黑路丫村迁回县城办公。从此,国民党在弥勒的反动统治彻底宣告结束,人民政权不断巩固完善。
铭记历史,吾辈自强!
祝福祖国,更加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