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者可信度: |
|
99% (105) 【我投】 |
|
作者可疑度: |
|
1% (2) 【我投】 |
桥,连通两岸 无数的人从这岸到那岸 无数的游子 从这里离去,从这里归家 今天 我们就来聊聊个旧那些古桥
假期刚刚过半 有闲暇的你 可以带上相机 来一段寻访古桥的 时光之旅哟~ 个旧大桥位于个旧市区南部中段,东连云庙、石屏会馆、五一路;西与人民路相接;南临胜利路;北接中山路,是个旧城市主要交通干道。 个旧大桥始建于1928年,1930年4月竣工,建筑面积1040平方米,结构为9孔石拱桥,桥长130米,宽8米,通高5米。每孔顶高4米,跨径均为4.17米,采用传统建桥技术,以优质青石、沙石、砂浆等构筑。 如今,重新修建的桥面演变为街道,古今结合,风貌独特,为个旧添加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乍甸双家坡桥位于鸡街镇乍甸片区上、下乍甸村小组交界处,东南面为乍甸花果山,西北面为乍甸居民住宅区,这座桥曾经是个旧至鸡街的交通要道。 乍甸双家坡桥为南北走向,横跨沙沟小溪,桥长17.4米,桥宽4.25米,单孔跨径5.7米,整座桥用青条石卷拱砌成,护栏走边石,宽30厘米、高32厘米。 乍甸福家营古桥位于鸡街镇乍甸片区福家营村北部,北为福家营小学,南面为村民小组办公楼,东西面为居民住宅区,曾经是个旧至建水古道中的路段之一。 乍甸福家营古桥始建于明末清初,南北走向,横跨村北小溪,桥长6.5米,宽4米,护栏走边石宽27厘米,高27厘米,为青条石捲拱单孔石桥,单孔跨径5米,桥面为呈弧形状。 下乍甸新桥,位于鸡街镇乍甸片区原乍甸镇政府东北面10米处,东南面为乍甸花果山,西北面距离鸡个线60米,这座桥如今仍是下乍甸居民主要的交通通道。 下乍甸新桥始建于清朝中期,整个桥呈西北至东南走向。建筑面积47平方米,石桥用青条石捲拱砌成,桥面呈弓形,桥长8.3米,宽5.8米,桥护栏走边石用青条石砌成,宽30厘米,高68厘米,桥头有石雕圆形卷云纹装饰石一对。 绿冲河石桥,位于鸡街镇乍甸北部与倘甸交界处,南面通往个旧,西面通往建水;东北与倘甸片区连接,曾为个旧至建水古道的一部分。 绿冲河石桥始建于明末清初,桥面为南北走向,石桥用青条石捲拱支砌而成,单孔跨径11米,桥宽5.2米,桥长13.3米,桥高5.3米,护栏走边石宽30厘米,高20厘米,桥面横跨绿冲河,左边护栏石面上刻有简易五子棋盘一幅,充分展示了赶路人忙里偷闲的民俗画面。 石榴坝三孔桥位于鸡街镇石榴坝村南部,桥面为东西走向,横跨倘甸河、绿冲河交汇处,西连石屏、建水,东接个旧,为个旧至建水古道中的攀枝花古道路段。 石榴坝三孔桥始建于明末清初,石桥呈弯形,缓坡上桥,整个大桥全由青石板铺就,桥宽3.15米,桥长69米,三孔均呈半圆形护栏高80厘米,桥墩为三角前突出,减轻水流对石桥的冲击,数百年来傲然屹立在风雨中。 尼格克租大桥原名锁龙桥,位于个旧市贾沙乡尼格温泉东面,东面为龙岔河谷,南面为稻田,西面为尼格温泉,北面为贾沙——尼格温泉公路,是个旧至建水古道上的重要桥梁,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 尼格克租大桥建于1789年,南北向,造型古朴大方,结构稳定结实。占地面积78平方米,为单孔拱桥,桥面呈弧形,横跨于龙岔河上,桥面宽5.5米,全长16米,桥面距河面高7.5米,原石桥护栏已不存。桥南10米处有修桥碑纪事一块,青石质,字迹清晰可辨,楷书,35行,碑文记载当地乡绅和村民320人共建此桥的经过和集资名单数额。 蔓耗大桥南北向横跨红河流域,东南部通往绿春、金平、河口;西北部通往昆明、蒙自、个旧。北岸为蔓耗镇,南岸为金平县辖区,历史上是通往金平、绿春县的重要交通要道。 蔓耗大桥设计结构为钢架简易桥,于1986年红河发大水冲毁,停止使用。 时光荏苒
岁月在古桥上留下的印记 见证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 也见证了这片土地的沧桑巨变 但几百年不变的是 游子归乡的期盼 如今 这一座座古桥连接的乡间小道 已经被一条条宽敞的高速公路替代 回家的路程变得快速而便利 记者:王韵妤 部分内容来源于个旧市博物馆 图文编辑:小机智 关注抖音号:“锡都·个旧”,让你看到,不一样的个旧! 以上内容版权所有,转载时必须原文转载(包括作者)并注明出处(若因非法转载造成的任何损失由转载者承担,触犯法律者将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怎样向我们提供新闻线索?请拨打电话:3152532或2123190。如果您有微美文、微故事、微摄影、微心情、微格调、微运动、微健康、微手工、微生活……欢迎致电我们,或者通过邮箱向我们投稿。 投稿邮箱:gjrmtzx@126.com 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锡都个旧」,搜索「gjsrmtzx」即可关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