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上方蓝点色字莱国索关注转发支持我们
铭记先祖教诲,传承先祖文明 红河南岸崇山峻岭,一山连结着一山。我们红河县彝族支系尼苏人就生活在这群山之中。大山是我们的神灵,我们与大山相依相伴。高山深处蓬蓬凤尾竹竖起的地方就是我们的尼苏寨子。这里一寨那里一村,寨与寨之间鸡犬相鸣,灯火相映,寨与寨之间不是人亲家就是牛亲家、田亲家。每逢节日寨与寨走亲窜门,山间小路上人来人往、络绎不绝。我们尼苏人规矩多、风俗多,小时候寨里婚礼让我感受颇深。 马永林/摄
算命先生总会把尼苏姑娘出嫁的日子掐算得清清楚楚。夕阳卧进大山背后,彝家人劳作归来时候,新娘就会被几个要好的伙伴藏到邻家的二房里反锁起来,这就是藏新娘。这晚寨里格外喜气热闹,寨里的大人们在新娘家里忙出忙进,田地间劳作的姑娘伙子们天不晚就收工,回来精心打扮一番自己,老人们忙着为新娘绣嫁妆。
姑娘们穿起漂亮服饰,头顶竖高高的公鸡帽,伙子们翻出叠在箱底的白衬衫,拿好换了新电池手电筒。为即将到今晚到来做好准备。寨里大事小事总少不了调皮捣蛋小屁孩们,他们早已寨里的石板路上窜来窜去,嬉戏打闹为今晚气氛大凑一份子。
天天渐渐暗下来,月亮慢慢爬上了山头,新娘就在屋里开始哭唱:“爹呀,娘呀,从今往后女儿就像泼出去的水,飞出去鸟儿......”哭唱的内容感人肺腑,语言精干,意义深刻,是尼苏文化之经典。哭唱是每个尼苏姑娘必须学会的,所以尼苏姑娘从小必须认真倾听新娘的哭唱,认真向老妇女们请教,然后根据自身自家的情况进行总结,相当于写好一篇关于人生话题的作文了。 尼苏姑娘以哭出一首感人肺腑,牵动人心的唱词为荣,这样得到老妇女们高度赞赏,远近知名。若哭不好,则相反让你头抬不起来。所以每个准新娘日子敲定那天起非常用心,在闺房里边忙针线活边小声哭唱,有时候独自一个去山上砍柴或田地劳作时小声的试哭,小时候山间经常会传来一阵阵悲伤的哭唱声。
屋里的新娘哭唱声随着月亮越来越亮,这一哭惊得树上鹊鸟发出“扑啦啦”的作响,这一哭使老妇女们跑出自家小院竖起耳倾听。第二天,老妇女会对新娘的哭唱评头论足一翻。这一哭,意味着尼苏人家的婚礼拉开了的序幕。新娘的哭声在小伴们百般劝慰下渐渐停息。这个时候打扮漂亮的尼苏姑娘们手拎着小袋花生,陆续走进新娘躲藏的家里,一同为新娘熬制花生糖。
花生糖是我们红河南岸彝家尼苏婚礼中颇有特色,颇有意义的习俗。出嫁的头晚,新娘家准备红糖,全村姑娘们每人凑点花生制作花生糖。新娘花生糖别有深意,它蕴含了全村伙伴们的祝福,象征了以后日子就像花生糖一样香甜。那晚熬制的花生糖意义重大,粘粘程度必须要好,颜色一定要鲜亮。花生糖熬的好坏直接象征了婚后的夫妻的日子。所以,寨里都有几个有经验丰富姑娘负责熬制。
花生糖制作程序说来还是蛮简单的,先把花生炒香去皮,然后熬制糖浆,再倒入去了皮的花生搅拌即可。要熬出上等花生糖,技术含量还是比较高的。熬糖浆凭的是经验,搅拌玩的是速度。 做好的花生糖用大簸箕晾在堂屋里,屋里糖香四溢,弄得闻香而来猫在门口的小孩们直流口水。听说姑娘们喝了那晚制作花生糖的糖水不久就能找到如意郎君,屋里的姑娘们开始你拘我让,最后每个人还是羞答答喝下了。 赛云鹤/摄
等姑娘们都喝过了,才轮到在门外巴望了已久的小孩们。主人家打出一碗来递出去,“咕嘟”一下就喝完,再打出一碗“咕嘟”又喝完,直到见锅底。才把小孩们打发走。小时候我喝过很多制作花生糖的洗锅水,味道特香特甜。我很羡慕那些有姐姐的同伴们,每当婚嫁时,她们总能吃上姐姐们拿回来花生糖,我多盼望自己快快长成大姑娘。也能像姑娘们一样拎着一小袋花生去做花生糖。
花生糖冷却了,姑娘们开始分花生糖了。姑娘们拎着一块花生糖陆续出门。下面节目是姑娘伙子的事了。尼苏伙子们自穿好白衬衣,拿好手电。先是在老学校门前集中吹几把散牛。然后等到姑娘差不多出来的时候,就躲到姑娘经过的各个黑暗的角落等待,等到有姑娘路过,蹿出来使劲的拖,拖着一个是一个。
第二天一早,尼苏老妇人们又聚在街口津津乐道:谁家的麦子地又糟蹋了几圈,那棵老树下又有什么动静了......来源:梦想红河 www-txhh-cn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原文 (欢迎把身边的彝族人、彝族事发给我们分享给广大彝族同胞) 编辑:雅切若尼 微信bj532524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及时删除 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莱国索」,搜索「lgslgl」即可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