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境内的傣族因居住区域不同,又自称和他称有异。居住在南盘江上游的建水、个旧、弥勒、泸西等市县自称“摆夷”的傣族,明末清初就和汉族杂居在一起了。清乾隆《弥勒州志》记载:“摆夷性温良,依水而居,平地而耕。通汉语,风习亦近似。”可见,这一带的傣族文化,被汉文化逐渐同化。据《泸西县志》记载:“泸西傣族系南诏、大理国时期由永昌西南迁入定居,至今已有600余年。” 居住在红河县勐龙傣族乡坝罕村自称“傣拉”的傣族陶氏家族老人说,他的祖先是南诏、大理国时期,从大理迁入石屏县牛街镇虾洞(红河流域北岸),到20世纪50年代初期,有一部分从坝罕迁往罕龙和元江县境内。 居住在红河县勐龙傣族乡刺通寨、曼版、旧寨等地自称“傣尤”的傣族阮氏家族和刀氏部分家族,据传,他们的祖先是从越南老街省迁入个旧市蛮耗镇,经元阳县南沙,顺猛龙河而上,在勐甸定居至今。 居住在元阳县傣族据《元阳县志》记载,“多为公元1278年前后,自西双版纳一带迁入”。可从当今傣族地名中的“勐”和传说中的“大象”、“孔雀”等得到证实。 居住在石屏县异龙镇五郎沟河自称“傣卡”的傣族,据他们家谱记载,从广西太平府江州县湘州所分支,经浙江金华府浦江县,又经江苏松江府金山县、山东云府文山县、陕西甘泉县、陕西阻谷县、安徽庐江县、云南临安府曲江镇、峨山县、石屏城东,最后定居在此地。而范氏家族,清嘉庆十八年,一部分留居在此地,一部分从此地迁往本县者那新寨,还有一部分从此地迁往今绿春县骑马坝乡定居。据《石屏县志》载:“1957年刀志过老人说,刀姓是明代从(元江县)因远坝迁来的。最先是刀姓的插播、渴爱两兄弟迁出,途中,一个死于(元江县)三马头。两范姓则是从建水迁入,最后迁入的是柏姓。又据上了年纪的石屏县文人说:石屏异龙湖畔有鞍摆夷(傣族)居住,据康熙《石屏州志》所载村名有“百夷龙井”、“百夷寨”、“百夷冲”,这些村寨,疑先前即为傣族居住的地方。 居住在金平勐拉乡普洱上、中、下三个自然村的傣族,据考证,他们从西双版纳一带迁徙而来。居住在金水河、曼棚、南窝等傣族村寨,是从越南莱州省孟来县和清河县迁徙来的。总之,红河境内的傣族来自于四个地方,如自称“傣尤”的傣族来自保山地区和越南老街省;自称“傣卡”的来自广西太平府;自称“傣泐”的傣族来自西双版纳;自称“鲁傣鲁南”的傣族来自越南莱州省孟来县和清河县。
8 b' k& u$ O6 s6 R K V* 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