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为石屏人,离开家乡多年,时常想念家乡,由于平时爱好收集旧物古物,在异乡,每遇见家乡旧物古物,更觉亲切,在自身经济允许的范围内,喜欢的旧物便买下收藏,今又遇见和家乡教育相关的旧物,很是感慨,遂以旧物探询家乡历史。 据石屏旧志记载,元末至正十四年(1354年),石屏建孔庙,立庙学,石屏始有地方教育,虽地处偏僻,且只是弹丸之地,但由于历史上重教兴文,民间不问贫富之家,都以教子读书为荣,明清时文风日盛,科举人才,络绎不绝,出现文进士65人,其中选举翰林院者16人次(光绪癸卯1903年经济特科一等第一名袁嘉谷即石屏人);武进士11人,文武举人638人,贡生760人,仅次于昆明和大理两地,素有“文献名邦”和“文学南滇第一州”之称。 清末废科举后,兴办学堂。到民国年间,各种公立、私立、乡立学校又有进一步发展,民国期间石屏有中学2所,而小学校数高达128所,师生近3000余人。 今有幸看到两件民国时期石屏小学毕业证书并收下其中一件,一件即民国九年(1920年)石屏宝秀高等小学学校毕业证书,另一件署名石屏旧城乡小学毕业证书几番竞价被他人买走。有趣的是那个年代这件毕业证书上还贴有两枚民国一角印花税票,与现在不同的是,那时要拿到毕业证书是需要要上税的。为何连毕业证上都要收税,查阅资料,民国《印花税法》(南京国民政府1937年版)上所列,不仅是毕业证书要贴印花税票,其他如婚姻证书、聘书、担保证书等均需贴上税票,并有相应税费额度或比例。 上图为石屏县立联合中学学生证
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石屏小生」,搜索「gh_6756189825f7」即可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