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张不起眼的民国时期石屏县立联合中学的学生证,学生证上所属的中学在石屏学校的历史中只存在了一年,这张毕业证有可能是那所中学唯一的见证物件。 学生信息:杨绍武,初二(3)班,14岁(和现在的学生证有所不同的是,那时的学生证上不光加盖学校公章,校长、教导主任、事务主任也都在学生证上盖上了自己的章以表示重视;那个年代由于能读到中学很不容易,所以校长以及老师们对每个能来上学的学生很重视,而学生也很珍惜这来之不易的读书时光)这所中学的名字叫石屏县立联合中学,成立于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它是由当时的石屏县立中学与私立知行中学两个中学合并而来的。 原先的石屏县立中学,成立于1946年,由石屏人王嗣曾、陈佩云等倡办,富商许松云、董阴堂等捐资,县教育局拨给经费。校址选在城北郊万家营的善觉寺办学,因为学校未在城区师生上课不便,后迁文庙,又因国民党三青团在文庙办公,学校又搬到东城脚协天宫办学;学校最初命名“石屏县立中正中学”,由可用担任校长,陈佩云担任教务主任;1947年春季招生初中一年级两班。
石屏县立中正中学成立后,张芷江(石屏人,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反对学校 以“中正”二字命名,而丁兆冠(石屏人,云南省民政厅长)也不乐意“中正”二字,于是学校改名为“石屏县立中学”。
学校改名后,可用辞去了校长职位,自己筹资办学。他通过变卖自己在个旧的铺面房产等,在陶村关圣宫创办私立知行中学,招收初中一、二年级学生各一班。次年春,又招收初中一年级学生两班。 民国的中学初中学制为三年,初中一二年级课程设公民、国文、英语、地理、算学、物理、化学、动物、植物、生理卫生、图画、音乐、体育、劳作(女生学家事课),到了初中第三学年视情况而定,增加职业科目四课时,而减去音乐、图画、劳作4课时( 图片来自网络)
1949年春,县立中学与私立知行中学合并,成立“石屏县立联合中学”,校址在文庙,可用任校长(学生证中可以看到此时校长的名字章印是“可用”);到1949年12月,学校自行停办。 石屏县宝秀镇吴营村的老奶奶,2019年9月小编有幸与她交流,得知她生于1924年,属鼠时年95岁;而碰巧的是这张学生证里的学生也生于1924年,和老奶奶是同一年出生;老奶奶于2020年初无疾而终如今,石屏一中、石屏二中等中学很好的传承、保留了下来,但石屏县立联合中学、龙武简师班等学校像一颗流星划过了历史星空,只留下一道光影。每个地方的历史,在时间长河中都被切成了很多的小碎片,大部分历史碎片已被岁月淹没,由于实物文献的消失有的也再无从查考;小编的初衷,就是想能从这些还看得见摸得着的大大小小的旧物中,寻着蛛丝马迹,去找它们身上发生过的事,去感触那些曾经属于它们自己的历史时光。
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石屏小生」,搜索「gh_6756189825f7」即可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