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张写有“石师附中卅七班毕业同学撮影纪念、(民国)三十八年双十节”(即1949年10月10日)的老照片;石师附中全称为“云南省立石屏师范学校附设初级中学”,它是现在的石屏一中在1939年-1952年间的校名。
这张老照片下注明“心字池前,后四左2为文”,合影的地点即在石屏一中心字池前,小编猜测此照片是这位叫“文”的同学的家长,寄给远方的一位亲戚看的照片。(这张照片中后面男生的衣物整洁统一,前面9名女生也统一穿衣裙,估计是夏季的校服或者那时学生统一的衣物标配)。
而另外这张收藏于石屏县博物馆的民国时期的照片,也和上一张图片一样,出自同一时期的石屏一中;校门立有(云南)省立石屏初级中学的竖匾,也是“云南省立石屏师范学校附设初级中学”的简称。
两张民国石屏一中照片上人物的穿着打扮,大大超乎小编的想象:小编原想那时的学生,应该大部分穿着补丁、单调的衣服,而且来读书的女生应该会非常少,但看了图片,完全不是这样:第一张照片大家衣着整洁,衣服统一;而第二张照片的男女生的衣服很时尚,颇有大户人家书香门第、知识分子的感觉。后来小编仔细一想,想必那个时候普通人家读小学已是不容易,但能让孩子读完小学再来读初中的家庭,特别是能给女孩子来继续念初中的家庭,他们的经济条件应该算是殷实的(第二张民国石屏一中图片来源于石屏县博物馆古秋老师)。
那时的石师附中校歌
每个学校存留最多的集体照是学生毕业照,毕业照上都有各自强烈的时代气息:
上世纪70年代的石屏一中同学毕业照(石屏一中经过4次更名:1923年学校正式命名为“石屏县立中学校”;1933年8月,校名改为“云南省立石屏中学校”;1939年11月,改为“云南省立石屏师范学校附设初级中学”;1953年,改名为“云南省石屏县第一中学”)。
80年代的石屏一中学生
1987年的石屏一中平面图
从石屏一中毕业的学生们,看到这些母校的老照片,可能会对老照片既感到陌生又感到熟悉,陌生的是照片中的面孔和人物衣着,熟悉的是学校的主体环境。
可以说,每一代石屏一中的学生们都有自己对学校环境、对老师同学们的记忆,小编也不例外,小编那个时代的石屏一中是什么样子呢?
教 学 楼
花区方向看过去的教学楼
教学楼近景
教学楼内的课堂:数学课
英语课
英语课
数学课
几个同学同时在讲台上做数学题
计算机房(那时计算机在学校普及时间还不是太长,小编每逢计算机课去练习最多的还是打字)
看完主教学楼,我们再来看学校其他地方:
准提阁与心字池
说到准提阁,它有3个地方让小编记忆深刻,小编先标注一下:
大家先原谅小编粗糙标记的手写数字吧:1、即顶层为图书馆;2、挂大铁(铜)钟的地方;3、小阁楼为“英语角”。看一下它们分别长啥样子:
1、顶楼的图书馆(窗户那头能看见企鹤楼)
2、学校的钟,它曾经作为上下课的铃声(钟丢失于小编读高一的时候)。说到此钟,小编一直期盼它能早点回归母校。今年五一期间,小编游览石屏县博物馆时,看见博物馆内藏有的铁钟,外貌样式和这张90年代视频截图中的钟非常之像。
大家注意看圈中的类似八边形及周围的图案,非常之像,甚至连钟顶的钟纽,也很像。至于它是不是石屏一中的那口大钟,有待咨询博物馆工作人员。如果是,它能保存于县博物馆无异于是最好的保护之所;如果不是,比起模糊的旧图片,博物馆的这个铁钟为小编提供了很重要清晰的实物参考,小编将继续努力寻找。(右图铁钟藏于石屏县博物馆)
原来挂钟的地方现在挂了备用的“铁片铃”(不知专业术语叫何名字,小编暂叫它“铁片铃”吧,猜测应该是停电的时候的备用铃,原来挂钟的位置要比此位置更考左边一些,在“英语角”亭子的那个方向)
3、英语角:为同学们放学后互相练习口语对话的地方
企 鹤 楼
2003年的企鹤楼照片(那时候90%的同学还没有手机,手机也没有拍照功能,照相更多的是专业人士或条件好的同学家才有相机来照相,普通同学顶多有个傻瓜相机,所以那个年代存留的照片没有现在多)
企鹤楼下的IC电话:小编由于住校,每个月可以用IC卡打一次电话回家(与远方的初中同学联系主要还是靠书信)
天 君 殿
男生宿舍楼旁边的天君殿(隐约记得历史老师家就有间宿舍在这里边)
天君殿背面(天君殿又叫文昌殿)
实 验 楼
篮球场旁边的实验楼
实验楼内的化学实验室
操 场
新生军训汇报
军体拳(1999年)
换套服装继续军体拳
小编还是枚高一的小男生时的集体照,一眨眼,就过去21年了
足 球 场
足球场跑道上的百米冲刺(印象最深的是这个我们称作煤渣的跑道,看似不平整,其实附着力很好,穿着回力鞋,奔跑如飞
)
足球场上的运动会入场仪式
那年的石屏一中校服(此图片来自杨力)
足球场上的几个追风少年
优 秀 师 资 力 量
那个年代的石屏一中,师资力量坚实,上了些年纪的朋友们,大家能从下面的图片中找到曾经教过你的老师们吗?
语文教研组
数学教研组
生物教研组
英语教研组
历史教研组
化学教研组
政治教研组
物理教研组
音体美教研组
花有重开日, 人无再少年。转眼,小编也高中毕业18年了,今年五一期间,小编再次回母校追寻那些记忆里的点滴,当看到企鹤楼旁有学生的作业本在桌子上占位置时,恍如隔世,18年前,现在这些高三的学生中好多人才刚刚出生,看着他们在学校里行走匆匆,犹如看到当年的自己,同时小编也在想,这些即将走进大学的高中生,18年后,他们中是否有人也会回到同样的位置,去看以前他们留下过最美年华的地方?
占好个位置的学生作业本
二十年前小编读高中时学生们的背影:花有重开日, 人无再少年
小编对待家乡的态度是热爱、诚恳的,前面还写过一些关于石屏的小文,大家点开文字或图片即可打开链接:
1、那些年的石屏一中
2、清代石屏牌匾
3、历史上的石屏邮局
4、七十年代的石屏人和电影院
5、珍贵老照片:石屏火车站原来的样子
6、通往石屏的火车票
7、九曲三岛时的异龙湖你见过吗?
8、袁嘉谷与石屏公米店
9、一门三进士的石屏罗氏家族
10、古籍地图里的石屏城
11、一块老砖,一座老城
12、历史上的龙武县
13、关于石屏文物回归愿望有三
14、古代石屏最老的纸质土地买卖合同
15、一纸官文,诉说着石屏一品武官龙在田家族往事
16、民国石屏宝秀高等小学毕业证书
17、一个在石屏历史上只存在了一年的中学
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石屏小生」,搜索「gh_6756189825f7」即可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