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文化人类学家克鲁克指出:“人类的生态和自然环境为文化的形成提供物质基础,文化正是这一过程和历史凝聚。”
千百年来,巍巍哀牢山以它优厚的自然条件善待了勤劳智慧的哈尼族。这里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物产丰富。山冈上四季洒满怒放的鲜花,老林里终年徜徉着成群的飞禽走兽,山坡上铺盖着黄金般的稻谷,土表下埋藏着奇异珍宝。伟大的哈尼族人民用勤劳的双手和超凡的智慧建设了自己美丽的家园,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 梯田文化是整个哈尼民族的灵魂。哈尼祖先在上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用整个民族的心力来挖筑梯田。哈尼人只有一把短柄锄头、一身铮铮铁骨,只有胸中万丈的豪情及过人的智慧,为了开筑梯田,他们投入了生命的全部,并终生与梯田相联在一起。哈尼人活着将自己一生投放在梯田里,去世后仍然埋放在梯田旁边的山坡上,在另一个世界里守望着梯田。哈尼族就是这样一代一代,祖祖辈辈永不中断、永不松懈地把巍巍哀牢山的千山万壑都开垦成片片田山梯田。有专家说:“每道梯田的下面,都掩埋着我们祖先累累的白骨,每块梯田都是用祖先们的生命和鲜血垒成。也正因此,我们祖先把他们伟大力量和崇高人格镌刻在大山之上,成为后代儿孙,成为全人类永恒的骄傲和荣耀!” 在这里,以梯田农耕稻作为主的文化系统在生命与汗水之中与世相承,生命因梯田的存在得以延伸,文化又因梯田的耕耘得以延续。 在这里,红河哈尼梯田以它独特的大地艺术,展现了以哈尼族为代表的当地世居少数民族悠久的民族发展历史和丰厚的民族文化底蕴。特别是哈尼族的迁移、定居、社会、生产以及宗教的整个发展过程。包含着哈尼族丰富的民俗文化、独特的民族生活方式和传统的乡规民约、宗教崇拜等绚丽多姿的人文文化内涵,以及豁达的自然人生观,谦和、质朴的整体民族性格。在梯田的开垦、耕作、管理、保护的过程中,贯穿着哈尼族文化、社会、经济、民风、民俗、宗教的全部内容。哈尼族对红河哈尼梯田千百年的建设、利用和保护,使之组成了健全的以血缘、氏族为中心的土司领主制与氏族制共存的社会结构;创立了完美的“高山森林、中山村寨、低山梯田”的生产生活空间格局;演绎了独特的自然宇宙观以及建筑在自然宇宙观之上的自然人生观。同时,哈尼族豁达谅解、忍耐退让、互相帮助的伦理道德和植物崇拜、梯田崇拜的神学观点也都源于梯田文化的发展过程中。 亚热带崇山峻岭中的梯田壮景,是哈尼族农业世代创造性的表现,作为一种特定的农业形态,它是建立在哀牢山自然生态系统之上的良性农业生态系统。 任何田制的产生,都是因地制宜的结果。哈尼族梯田的产生是和中国西南独特的自然生态、地理环境以及独特的人文背景息息相关。 中国西南是梯田文化的故乡,它独特的自然生态和气候环境是梯田生态和梯田农业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西南这一地理上相对独立的特殊区域,包括一个盆地(四川盆地)、两个高原(云贵高原、川西高原)、三大山脉(横断山脉、巫山山脉、秦岭山脉)、六大水系(长江水系、珠江水系、澜沧江水系、怒江水系、伊洛瓦底江水系、红河水系)。地理环境的复杂性加强了此地区的自然生态与气候环境的特殊性,其中以云南最为典型。云南处于云贵高原之上,西北部与青藏高原相连接。地势西北高,南部低,全省地势西北海拔最高点与南部海拔最低点相差达6663.6米。地势高低悬殊,加之纬度高低不同,使云南出现了滇西北海拔地区常年无夏的寒温带、寒带气候类型,而南部低海拔地区则是长年无冬的亚热带、热带气候类型,这是云南总体的立体大气候。与此同时,云南相对平缓的地面仅占总面积的10%左右,其余绝大部分为连绵起伏的群山,而且山势高低大小差别极大,许多巨大山体相对高度常超出周围高原表面千米以上,而深陷高山与高原面下的河谷,其谷底与高原表面高低差亦可达千米以上,有的地方河谷与高山竟相差3000米。于是,在云南的每个具体山区,甚至在一个具体的山体内,从山脚到山顶都会出现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的立体气候。成百上千,甚至可以说数不清的这种立体小气候镶嵌在云南总体的立体大气候中,使云南的气候呈现纷繁复杂变化万千的特征。这种地形地貌的复杂多样性,气候的多层次立体交差分布特征,在西北黄土高原是不存在的,在世界其他地区也实属罕见。 西南高原上诞生的梯田农业,是以天然灌溉和以后的人为灌溉为基础农业,在复杂地形和立体气候造成的西南高原一个个具体的山区自然生态环境中,随山势海拔变化形成了立体分布的不同森林植被类型。各森林植被发育了山中的小溪和泉水,常年下泄,永不枯竭,为梯田灌溉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中国西南独特的地形环境、气候环境所造成的独特的自然生态以及丰富的物种条件,为梯田及梯田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丰满的物质基础。 哈尼族是中国梯田的最早发明者和首创者之一,就梯田的发展演变和今天现存并仍在发展中的梯田而言,哈尼族还是这一农耕样式和农业形态的最持久发扬者和最完整保持者。 好米来自元阳梯田:
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 元阳美景美食旅游摄影一网打尽 更多福利等着你关注 ↓↓↓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获取更多关于元阳美景美食民俗摄影旅游的精彩文章。 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阿甘」,搜索「aganzhijia」即可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