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城建水,有许多形态各异的古石桥。其中尤数双龙桥、天缘桥、乡会桥等闻名。
但鸽子桥,知道的人并不多,尤其是外地人。不是说它造型不够精美,而是它曾经地处偏僻,“藏”得有点深。直到建水“鸿榆新天地 · 沃尔玛”建成营业后,这座小巧玲珑、造型奇特的古石桥才得以袒露真容,大方地展现在众人面前。
“大鸽子、小鸽子,鸽子桥上卖鸽子;粗沙拉、细沙拉,沙拉河里玩沙拉……”这是重新修缮后的鸽子桥一块石碑上,有人用碳素笔写在上面的顺口溜。不难看出,能写出这句顺口溜的人,一定是生活在鸽子桥附近的人,对当年鸽子桥上卖鸽子的热闹场景相当熟悉且依恋深深。
而我,也在顺口溜所描述的情景里,仿佛闻听到夜晚与凌晨鸽子桥四周的阵阵蛙声与蝉鸣,以及以鸽子桥为圆心,沙拉河岸上老百姓摆地摊、赶集的场景浮现于眼前。
今日的鸽子桥,是几年前地处建水迎晖路中段石桥片区的“鸿榆新天地 · 沃尔玛”建设时进行修缮后的。以前,由于年久失修,鸽子桥上的“鸽子翅膀”——桥亭已荡然无存,仅有主体桥梁尚在。记得“八十年代”中期,随父母搬到沙拉河村居住时,走路上下班会抄近道经沙拉河至家里,过河时就发现横跨沙拉河的这座小石桥。石桥为三孔桥,桥孔目测高约4米余,宽2米余;桥长大概7米左右,宽仅容两人并排通过或一辆小板车通行。桥墩形状似“船形”,桥面为青石板铺就,横跨河岸的样子就像鸽子伸开的两只脚掌,小巧而有力。可惜的是桥上亭阁无存。由于过去赶集的热闹场景消失,破损的鸽子桥显得有些形单影只,甚是孤凄。
重新修缮后的鸽子桥虽谈不上十分热闹,但周围环境优雅,除它外,这一段几百米的河道上还新建了几座桥梁,河岸上建成了平整的青石板路面,种植了各色鲜花和绿植,靠近迎晖路“文献名邦坊”的“石桥”入口处,一块造型独特的大青石上刻有“临安步行街”字样,河道绿草如茵、绿树成荫,花影瞳瞳,空气清新,河岸旁便是都市味浓郁的沃尔玛和别具风情的民宿与商户。
站在步行街入口不远的小亭子处,便可看到奇石绿植拥簇的弯弯河道上,鸽子桥那玲珑精美的影姿。走近了些,在一株婉曲生长的老桃树和芭蕉叶、各色鲜花的衬托下,鸽子桥显得娇俏可人,十分雅致。尤其是站在靠近沃尔玛这一端的桥头,仰视桥上的小亭阁,飞檐翘角的独特造型就像鸽子的翅膀,与桥身组合一起来看,一只展翅欲飞的“鸽子”便呈现在眼前,而悬挂于亭阁檐下的一串串红灯笼,恰似信鸽颈圈上的鸽哨,使人联想到信鸽飞翔时发出的悦耳哨音。
由于桥上的石碑除了前述的顺口溜外没有其它文字记载,无从知晓鸽子桥的确切建造年代,但从一面桥墩“船形”的破损程度和夹杂在新修补的桥栏中的老石栏、老旧桥面的斑驳模样揣测,这座古石桥少说已有上百年历史。
紧邻鸽子桥有条小巷,便是古老而蜿蜒的茭瓜塘街。街口有座有些年代的二层小栅子楼,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穿过栅子楼月宫形门洞,便进入茭瓜塘街,在门牌为“茭瓜塘街37号”一幢被建水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建水保护建筑”的老民宅内,今年已82岁高龄的伍琼芬老人告诉我,她家老祖宗是建水临安镇伍家寨人士,后经商发家建盖了这座老宅院。她很小的时候,就会随小伴们去鸽子桥一带玩耍,那里历史上一直是进行鸽子交易的场所。路过鸽子桥、今年80岁、家住临安镇宗家庄的刘大爹则说,鸽子桥新中国成立前、后都是卖鸽子的地方,河岸上还兼卖牛马,也有些小摊贩会在这里卖凉米线和烧豆腐,那时候河水大,逢赶集的日子非常热闹,只是“七十年代”后就没在鸽子桥赶集了。忽然想起有位在石桥附近某单位工作的朋友以前养过信鸽,一通电话打过去,他说后来卖鸽子和牛马的地方从鸽子桥搬到了新桥街背后沙拉河下段。再后来,建水有了专门的牲畜市场,卖鸽子也搬至了“渣精街”,于是,鸽子桥一带便冷清了下来。
走上鸽子桥,发现这座三十来步即可走完的小桥的确有着独特的一面,除整座桥梁及亭阁像一只展翅欲飞的鸽子外,桥两端的桥面均为近两米长的五块条状本地青石铺就,青石缝隙间,可见河水幽幽、波澜微起,莹光晃眼,其中几块青石上还雕刻有动物吉祥图案,桥梁正中桥面则由块状青石镶嵌,石碑旁的桥面上配饰有铜钱石雕图案。
后来被人为书写上顺口溜的石碑上,其实是雕刻有一幅人物图像的,因年代久远,仅能看出模糊的轮廓,看似一位着古代服饰的纤巧女子。
与桥身衔接的桥墩顶部,还有一些龙、龟、象、鱼等图案浮雕,雕刻工艺精致、细腻,极富动感和传神,给人以想象的空间。
岁月无声,石桥有痕。抚摸着桥栏表面一个个深深的槽状凹痕,踩踏着登桥的一级级被风雨磨蚀的斑驳石阶,眼瞅着古桥背后沃尔玛的繁华盛景以及附近居民、老人和孩子们在古桥附近乘凉、散步、休闲的慢生活场景,这种时空的变换、古老与现代的交织,使我们明白了悬挂于桥亭上的“泽惠乡民”牌匾的内涵,深切地体味到了当下获得感和幸福感的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