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苏联援建的156项重点工业建设项目之一; 它是西南第二座、云南第一座现代化火力发电厂; 它建成当时占滇南电网装机容量的57.5%; 它就是开远发电厂。 2019年10月,开远发电厂被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中国成立后,为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由周恩来、陈云主持制订了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掀起了工业化建设的高潮,开远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1953年,中央决定建设开远发电厂,以满足锡业生产和昆河铁路用电,并把该工程列入苏联援建的156项重点工业建设项目之一,工程代号192。一期工程勘测设计及全部成套发电设备均由苏联援助。共装配8机8炉,容量7万千瓦,时占滇南电网装机容量的57.5%,是滇南电网的主力电厂。
开远发电厂
开远发电厂是燃用褐煤的发电厂,锅炉的烟气分别由三座烟囱排放,一号烟囱为一期工程修建,高60米,口径2.5米,1955年12月落成;二号烟囱为三期工程修建,高60米,口径3米,1961年投入使用;三号烟囱,高60米,口径3米,于1973年5月竣工。
在开远发电厂建设中,《人民日报》《云南日报》等媒体在重要版面作了大量报道,登载了大量照片。 在开远发电厂的建设中,建设者们攻坚克难,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和辉煌。
开远发电厂总投资7390万元,平均单位造价1056元/千瓦,在国内同容量机组的造价中是较低的;苏联专家组组长吉努柯夫称赞开远电厂在土建和安装工程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是“打破纪录”的。
主厂房西侧面 2019年1月 杨增辉 摄
开远发电厂建设期间,全国各地共90多个厂矿支援了建厂工作,苏联土建、电气等方面的专家共17人亲临现场进行技术指导。
该厂在建成后的30多年中,极大地促进了边疆民族地区工业经济的发展,为国家创造了大量财富,为我国以及越南老街电力工业的发展培养了一大批专业人才。1958年至1959年,我国为越南老街电厂培训了34名技术人员,为了支援其他地方的新厂建设,先后抽调1121名职工到全国15个省的161个电力单位工作,体现出建国初期社会主义建设者团结奋斗、艰苦创业的精神特质。
开远发电厂内景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奠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前苏联援建的156项工程西部地区占21个,云南省5个,对西部地区大规模的投资,极大地改变了西部地区的落后面貌,这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对西部地区的大规模开发。
开远发电厂投产发电后,不仅奠定了开远成为云南省重要能源基地的坚实基础,而且对当时云锡生产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并进一步带动起附近个旧、蒙自、弥勒等地的工业发展,使得边陲之地的社会主义建设与全国同步,成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迈进的历史缩影和重要的工业遗产。 在绿树的掩映下,昔日的厂房布满了灰尘,但雄伟的烟囱依然挺立。
开远发电厂一景
绿树红砖,这里的每一块砖都散发着岁月的光辉。“红”是那个年代最为深刻的时代烙印,无论岁月如何变迁,时光如何流逝,眼前这座高大、宏伟的建筑都能带你回到那个充满希望、饱含奋斗的岁月。
从1955年到2019年,开远发电厂走过了64年。
64年的风风雨雨,64年的光荣与梦想,64年的落寞与沉寂,已经被这里火红的凤凰花、火红的砖块,还有那火红的岁月铭记。
主厂房南侧 2018年6月 李海清 摄
文物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和历史进步的标志,开远发电厂曾是一个时代的光荣和梦想,也是开远这座工业城市那一代人童年时期的记忆,它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发展与辉煌,也成为了这座工业城市最浓的乡愁。
我们期待在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后的开远发电厂,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让工业文明之光,照亮我们前进的方向。 2007年9月,开远发电厂旧址公布为红河州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
2009年1月,开远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对开远发电厂旧址进行全面调查。
2012年10月,编制红河州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开远发电厂记录档案,存放于红河州文物管理所和开远市文物管理所。
2019年2月,公布为云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2019年10月,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图片除署名外来源于“美丽开远”图片库
作者:李海清 曹蔓夫 长按上面图片,识别二维码,可免费关注我们,接收更多精彩!如果觉得此文对你有帮助,请帮忙分享给更多朋友,谢谢! 部分文图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人文红河」,搜索「hhrb_rw」即可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