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不点蓝字关注,机会就要飞走了哦 战斗背景 1969年3月,中苏爆发珍宝岛冲突,进入七十年代,冷战后期中国与苏联持续处于敌对状态,而中美关系则开始改善。1978年9月29日,越南加入苏联为首的经济互助委员会。苏联出于牵制中国的目的,1978年11月3日与越南签订了带有军事援助性质的《苏越友好合作条约》,支持越南在印度支那半岛的扩张。越南在南方蚕食中越边境,不断进行武装挑衅,又在1978年底入侵中国南方盟友柬埔寨,这是赤裸裸的地区霸权主义,是对中国周边安全的严重威胁。1979年2月17日,中国《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访问记《是可忍,孰不可忍——来自中越边境的报告》,实际上是对全世界宣布了中国的最后抉择。《人民日报》上第一次以这种口气说话。中国发动的“对越自卫反击、保卫边疆作战”,由此拉开序幕,与此同时解放军进行了一场名为赤龙之吼的军事行动。 西线战场 老街是越南黄连山省省会,位于红河、南溪河交汇处,既有通往河内的铁路,又有公路和红河水运交通之便,是越西北的重要门户。越军在老街、小曹、53号高地地域内组织防御,部署了地方军2个多步兵营的500余人,以红河为屏障,依托高地凭险据守。其中在老街外围构筑了大量堑壕、永久性掩蔽部和土木质发射点,并对前沿主要目标和前进道路标定了射击诸元。
( g; f: k2 J' i( P$ `1 J 红河两岸的防御纵深体系被中国军队摧毁后,黎笋下令死守柑塘地区。柑塘是沿红河通向河内的重要枢纽,附近还有盛产磷肥的矿区,战略地位和经济地位都很重要。1979年2月21日,昆明军区传达了军委副主席邓小平关于在柑塘地区”打一个大仗“、”打一个恶仗“的指示,并下达了歼灭柑塘之敌的命令。 至此,中国军队控制了越北地区诸多重镇,威逼河内的态势已经形成,自卫还击作战的战略目的和战术目标已经达到。1979年3月5日,中央军委下达撤军命令。随后各部队交替掩护撤退,并将占领区内的越南军政设施全部炸毁破坏,能拿走的机器设备全部拿走,并回收了大量当年支援给越南的物资。《对越战争亲历记》中说“连越南的牛见了中国的官兵都跑得远远的”。西线部队于3月13日全部撤回中国境内。 战后影响 战争的影响是持久的,尤其是对越南方面来说。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撤退回中国的过程中回收了此前援助越南的物资,并使越南的村庄、公路、铁路遭到严重破坏。此战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1962年中印战争之后最后一次较大规模的对外战争,通过此战,中国军方领导层发现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实力已经与当年拉开距离。此后,中国军方开始了逐步的现代化建设,从建国初期的建军路线中逐渐摆脱。 2 X7 O, G. r, |# y7 `) O2 o6 o
董存瑞式战斗英雄李成文塑像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中,中国人民解放军共消耗弹药2.38万吨,其中炮弹106万发,子弹5500万发。作战期间,中国人民解放军毁伤坦克和装甲车228辆(其中被越军击毁44辆)损毁汽车490辆,损毁火炮(主要是82毫米口径以下的迫击炮和无坐力炮)百余门。中国人民解放军共减员3.4万余人,其中牺牲和失踪8500余人,负伤和非战斗减员2.5万余人。通过十年中越边境战争,维护了中国西南边疆的稳定。对越南方面来说战争的影响是持久的,国力遭到了长期消耗和破坏,最终不得不改弦更张。 来源:触摸河口& f' j" m, t9 j( s
' H) b7 T2 G$ @* J$ x, D
7 g$ f6 b. B3 E- p" j" R1 p* `' q1 M# Z9 ^$ [7 j5 R4 i% h& \
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河口史志」,搜索「ynhksz99」即可关注。* q# }* ^0 x2 b* a8 w: X
; K1 R, n+ i, 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