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州博物馆welcome 文化遗产 建水紫陶工艺
- L- @ z4 [" z7 c8 s●建水紫陶制作工艺
' o, F! I0 F4 u# n+ O* c3 m建水紫陶是历史悠久的汉族传统工艺品,其制作源远流长,自宋末年间开始生产陶器,至今已有九百多年的历史。历史上有宋有青瓷,元有青花,明有粗瓷,清有紫陶的说法,紫陶属传统的名优产品。1953年在北京举办的全国民间工艺品展览会上,建水紫陶被列为中国四大名陶之一,与江苏宜兴陶、广东石湾陶、四川荣昌陶并驾齐名。 ) ?/ Q$ b. V/ Y0 h+ p0 D6 Y6 C- _) ~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陈绍康制作紫陶
! [; ^' S' k1 g建水紫陶是云南省建水县的汉族传统手工艺品,始于元末明初。用建水近郊五色陶土(红黄青褐白)制作成型,经过书画、雕刻、填刮、烧炼、磨光等工序,陶器色泽深紫,花纹雪白,叩声如磐。其中深黑嵌白者,尤为上品。 0 g. o! `. t% z6 A9 j
●拉坯工艺
: P7 V# J. U) _! {! t建水紫陶工艺特点是镇浆制泥、手工拉坯、湿坯装饰、雕刻填泥、高温烧成、无釉磨光,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并以传统中国书画为主要内容进行装饰。
0 M) ]. M% ^" Y0 w7 o) d" o●人工手绘装饰 , u" b" y1 w8 y* Z& e4 c
建水紫陶品种繁多,有煮器具、茶具、花盆及案头陈列装饰用品等。造型大多古朴典雅,别具一格,用作蒸具,可蒸鸡、鸽等肉食品,鲜美异常。 建水紫陶采用当地得天独厚且蕴藏量丰富的红、黄、紫、青、白五色土配制。 3 U8 r+ @6 F1 e* ?
●雕刻 ; K9 A3 I8 }3 g; j6 K
色调为红底白花和黑底白花或白底红、黄、蓝花等。装饰上采用刻划雕填,既有粗犷豪放、大笔、大块的书法,又有写意国画和民族图案。画面用笔潇洒,刀法流畅,无论刻划飞禽走兽,还是花草鱼虫,均栩栩如生,给人以古色古香、高雅而不俗之感。 7 W, w, ^0 o0 e/ _. d! f
●填泥
4 G3 v3 {6 R5 B, N2 C( [" i1 A. S% L0 F生产工艺上采用无釉磨光,即坯体不上釉,烧成后只需打磨、抛光、产品就可清新光洁。一旦敲击铿锵有声,真可谓“体如铁、色如铜、音如磐、亮如镜、光照鉴人”,形成了有别于陶器的独特之处,实为“陶坛一秀”。
8 s6 G' y/ Q7 F0 W4 o●人工打磨 / Y! {! d; P5 n% [8 _' \: V, `
生产工艺上采用无釉磨光,即坯体不上釉,烧成后只需打磨、抛光、产品就可清新光洁。一旦敲击铿锵有声,真可谓“体如铁、色如铜、音如磐、亮如镜、光照鉴人”,形成了有别于陶器的独特之处,实为“陶坛一秀”。
) `7 E$ K- a/ r* c4 g6 b●建水紫陶工艺作品 ; _. O4 G! v8 d2 V( J; v: A
悠久的制陶史锻造了精湛的汉族制陶工艺,同时也锤炼和哺育了一代代民间制陶工艺师。早在1921年,建水艺人向逢春制作的陶器,就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得美术奖。
]' q+ S. L. N4 x& S: l●建水紫陶工艺品:《斯文在兹》
: f0 b- e* }1 Y0 I) t1 u; l建水紫陶工艺于2008年进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 Z n6 ~: }3 P- P! b% e8 r& T●建水紫陶工艺品:楚辞系列之九歌山鬼 4 i% P. a* t* @ B( V2 ]
●建水紫陶工艺品:传统残帖四件套 + }7 P% r0 H% R! ~# B$ R4 r
●残贴茶具
8 l$ p" Y5 o/ ?4 |) M& K$ Z: Z联系方式 0873-3736585 0873-3743858 - x9 H) z+ X9 y; Z' v8 k( q. e! r x
长按关注不打烊的手机博物馆" A) a5 l9 c( i& U$ \
红河州博物馆welcome
) j; a0 \& y/ z; T0 t& \7 Y, L3 X2 ~& |# B) k
6 A0 J- H- S) P! @$ b% n& v+ U" s% z
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红河州博物馆」,搜索「hhuseum」即可关注。
$ ^) z9 v- T& P" u: d3 m
5 T2 h7 y2 Y/ _' |8 C2 O4 c2 V! 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