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州博物馆welcome 石屏古城区 国家级历史文化街区
. m# V+ q$ V4 k& j [1 z●石屏古城 6 Y9 c) X4 O6 \
石屏古城区位于石屏县城东部, 1999年1月29日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2015年4月,被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列为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街区。
{" U0 e; f' x: K8 J. @1 T$ Z●石屏古城全貌
: V* b- @7 R! k- G1 s$ H; a石屏古城内延续和承载着重要历史文化特色的街区为珠泉街、东正街、西正街、南正街、北正街、文成街和诸天寺街等。
+ m6 \4 K( p r2 `: {- C/ m7 Q●古城西正街
6 L, K, l6 v- G" q: a1 b石屏虽地处偏僻南疆,但自元以来汉文化广泛传播,并与当地少数民族文化相互融合。明洪武年间,明军入滇戍垦,带来了百业工匠,促进了经济、文化的发展。 $ ~# u" S b6 f* V) A
●酿酒厂
! w; I& m, _$ b( l# @, @$ X元至正十四年(1354年)开始建孔庙,立庙学,人文蔚起。明清两代先后设有书院9座,私塾、家塾、教馆上百处,先后出文进士65名(其中翰林16人),武进士11名,文举488人,武举150人,贡生760人,光绪癸卯经济特科一等第一名(经济特科状元)袁嘉谷,其故居也在古城历史文化街区。由于文风兴盛,人才辈出,石屏于明万历年间获“文献名区”赞誉。 ; a1 k( L' C; W8 @) F5 x$ j( c
●石屏文庙大成殿 9 P# D, } Y/ W' @5 ^- z: E8 x f
经数百年沉淀,留下了丰富的中原文化与边域民族融合的文化遗产。据《石屏县志》记载,境内原有明清两代寺观93座,宗祠家庙191个、坊表10余座,古民居、古建筑随处可见。
( B) N6 d2 \7 J: J4 @●玉屏书院讲堂
, T- s g% w. s' A7 q4 ~: w现保存完整的石屏古城,面积56.5公顷,是滇南地区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传统汉文化最为发达、历史文化遗迹最多、文物古迹最为富集的地区,有滇南明清民居博物馆之称。城内至今尚存70%以上保存较为完好的清代至民国时期的传统建筑,并保存有8%左右的元、明时期建筑。
( c3 t, B# `* ]) d& F●玉屏书院本部
5 L5 X; e- b7 P# [% f6 r清至民国年间,建筑经典频出,仅古城区就有县人民政府挂牌的保护民居192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项,即企鹤楼建筑群、文庙建筑群、来鹤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项即袁嘉谷纪念馆、吕氏宅院;州、县级文物保护单位40项。
! ^- a8 r1 V" g. f6 V3 R●袁嘉谷纪念馆院落
* k5 C! t# T S9 L" B7 a9 i丰富的古建筑和文物遗存,既是石屏历史文化的丰厚载体,也是石屏近现代经济发展的记录与见证。整个古城区,沉淀了丰富的儒家文化、建筑艺术、佛道思想、少数民族文化、饮食文化、近现代交通运输史、外来文化等,是全县历史文化核心区。
& G) s# j! e- ~; j( I9 s( }; K; G( y●袁嘉谷纪念馆厢房
( {2 a$ x' x$ f丰富的古建筑和文物遗存,既是石屏历史文化的丰厚载体,也是石屏近现代经济发展的记录与见证。整个古城区,沉淀了丰富的儒家文化、建筑艺术、佛道思想、少数民族文化、饮食文化、近现代交通运输史、外来文化等,是全县历史文化核心区。 . x7 t& h) k% j& D K
●李恒升旧宅 ' U& b# O# p8 N2 f3 \
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企鹤楼座落于石屏县异龙镇珠泉街66号,始建于1923年,座北朝南。
# j& b/ Z; v& p1 _●企鹤楼
* P0 k/ P7 Y& N- ^ m6 T: ?. C9 M$ D% d企鹤楼由准提阁、三佛殿、石拱桥、喷珠池、企鹤楼、二门、大门、厢房、碑亭组成。 7 K! o3 K7 B$ v0 ?) `6 G
●企鹤楼建筑群碑亭 , c$ Z! J* [, [# c* y7 c
石屏文庙建筑群属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石屏县城北正街,始建于元代至正年间(公元1341-1368年),几经修葺完成于民国时期。 $ N0 g3 H2 [( P; G3 n
●石屏文庙棂星门
5 `' I3 f( X( H, c0 b7 c/ ]石屏文庙建筑群包括石屏文庙、石屏县衙、李恒升私宅及玉屏书院,总占地面积26638.92平方米。
5 a3 q) v m. `9 D. ?* }4 P" L●石屏文庙先师殿 . [6 j. S5 N" l+ f3 p! i9 Q! I
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来鹤亭,又名海山亭,座落于石屏县异龙镇小瑞城村中末束岛上,距城东三公里。
) s' b& V6 }# G% r/ A; s●来鹤亭 * V0 i, Z2 p, ~6 h$ f C
来鹤亭(海山亭)整体建筑群(来鹤亭、文昌阁、魁星阁)始建于明代崇祯六年(1633年)。 " W8 q$ p3 r' o6 _- M
●来鹤亭
|7 P. s5 N5 O云台门,系明代石屏南城门楼,是石屏古城唯一留存的城门,列入红河州第六批州级文物保护单位。
5 N, s0 P5 V! C" S! P h●云台门
: j2 O% l. h, U6 [丁兆冠旧宅位于异龙镇南正街61号,座北朝南,占地面积898平方米,建筑面积1456平方米,为抬梁式穿斗式建筑结构三进四合院宅第。
3 w9 Y" Z: r' A) j9 k●丁兆冠旧居
& }4 m& {( H/ s3 C# C丁兆冠旧宅建盖于民国年间,具有一定史料价值,于2012年公布为红河州第六批州级文物保护单位。 $ s) a$ S7 J5 n+ Y
●丁兆冠旧居院落 ~3 U% `% R, P! q
董淑仙旧居建于清末民国初年,占地面积737平方米,房屋为典型的传统民居建筑,属中国传统民居小家碧玉式范例,现为第五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5 j$ }$ m |" ^% w●董淑仙私宅院门
! M) _" s5 ^, E* E8 }" u9 k' E董淑仙旧居整栋建筑用料讲究,做工精细,用镂空雕、透雕、平雕等工艺雕刻牡丹纹、花草、福、禄、寿、喜、暗八仙等多种图案,鎏金彩绘,雕梁画栋,堪称近现代民居建筑木雕彩绘之精华。 ' z; R% Y( T* s2 K/ l& p+ |( P% R
●董淑仙私宅院落 ' S; _# R4 j: x, s2 K7 K
为民巷14号朱偀旧居建于清代,占地面积870平方米,大门呈一字形,悬黑底金字横匾“育贤成栋”。 $ X5 @5 S" I5 ~* |- K9 B' Y8 @6 K
●为民巷十四号全景
1 r |1 M z7 m: C: Q' n6 w" p朱偀旧居整座民居建筑结构严谨,彩绘精美,为重檐硬山顶建筑,抗震力强,具有中国传统民居建筑风格,2011年公布为石屏县第六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8 V' e) N/ Z8 w) i4 z! w●为民巷十四号院落
+ _ C: z3 \0 K. u为民巷16号朱淳旧居,建于清代,占地面积840平方米,房屋为单檐硬山顶建筑。 1 x* A [* n7 c9 u6 W
●为民巷十六号 ( C6 y6 @$ j: l( k0 T
朱淳旧居的整座房屋结构严谨,雕梁画栋,青砖墁地,为重檐硬山顶建筑,典型的中国传统民居建筑风格。2011年公布为石屏县第六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 p1 J# ~2 A4 Q5 U1 S2 V
●为民巷十六号院落
! i( B& u) x% G7 a; H" S! ]6 f为民巷18号李杏国私宅于民国初年建盖,是座小巧玲珑的四合院。占地面积576平方米,厢房和倒座为单檐一楼一底,正房为重檐硬山顶建筑。 2 Z* T$ Y" A& n
●为民巷十八号倒座 2 N, a/ ^$ {! R& Y S
李杏国私宅建筑雕梁画栋,结构严谨,抗震力强,为典型的传统民居建筑,被公布为石屏县第六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3 Z. s" H1 `$ R- w: b. L
●为民巷十八号院落
- X# ~8 Q2 T/ t) G2 v# ^0 \南正街袁佑石民居建于清代早期,座北朝南,占地面积775平方米,为三进四合院民居建筑,均为土木结构建筑。
2 ? A& _, q w; i& y' y2 [●南正街袁佑石民居 + l2 |" s4 h( V' l* E
南正街袁佑石民居建于清代早期,座北朝南,占地面积775平方米,为三进四合院民居建筑,均为土木结构建筑。 1 L, x' e1 C. D8 n
●南正街43号牌匾 , z0 B( x0 Y* {/ z& {- d8 M
1 _. g8 N8 s X4 |! P联系方式 0873-3736585 0873-3743858
2 Q0 s% [6 b- Z* \& H# S 长按关注不打烊的手机博物馆$ v$ f% N9 k e% @: }
红河州博物馆welcome * ?: h8 e+ H- {% u
# ^7 N" \+ r$ o3 g& `2 l0 z; s
8 G% q/ S4 l. ]. g( V0 n3 W: ] c" f# I/ |+ U
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红河州博物馆」,搜索「hhuseum」即可关注。% D C; @$ i8 u' c# Q) i/ p
! `0 z% w3 {5 b) E" Z;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