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 M! l S N
( n8 C, c$ d( _6 l+ {' V
: u; ^1 }( `. e3 R: [# a3 K
大美红河 红河文物保护单位简介红河州文物古迹众多,文物种类齐全。经过开展不可移动文物普查,红河州现有不可移动文物2888处,占云南省不可移动文物14704处的20%,名列全省第一。 红( ~9 P1 Z% `4 u
河
0 \" X$ ]4 ?) ?% i9 H 文物旅游资源丰富
7 b1 H' ~* }: ~1 ?" D 民族文化绚烂多姿# e/ {! u# E# u1 h2 h8 e
/ Z" I% y$ n+ w5 \ 这些不可移动文物中,按类别分为:古遗址127处,古墓葬68处,古建筑1001处,石窟寺及石刻90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1582处,其他20处;按文物级别分为:世界文化遗产1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2处,州级文物保护单位175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548处,尚未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一般不可移动文物2101处。今天,小编就带大家来看看红河州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E" @5 f9 S% o: X+ i 红河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 Z( O/ {8 ]) ^2 [0 d2 ?=historical relic=
_1 q- b; O5 c8 \指林寺大殿
" [0 {5 c1 U) H+ V4 v指林寺大殿位于建水县临安镇建中路西段,始建于宋末,后经元、明、清扩建、重修,成为一座二殿、一阁、一坊、一门、二庑、二塔的完整寺庙,现存大殿和牌坊。
) B. p) X& K$ i% ?% ~9 q: l) G
+ }: m& F* n5 c& {$ u! L另外,附属文物还有明代壁画三幅,《重修指林禅寺碑记》和《指林寺重修并甃街石记》碑刻各一通,是研究明、清两代滇南佛教文化和指林寺历史发展的重要实物例证。 " l% g8 ]/ f* Y: ^ l5 D( g
建水纳楼长官司署 纳楼司署位于建水县坡头乡回新村,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三年。
7 x0 |# D) _: p8 m) P) P8 y0 ]纳楼司署是全国保存较为完整的土司衙署建筑之一,规模较大,具有地方特色,完整反映中国古代土司的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司法、赋税等制度,有着极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 建水文庙 建水文庙,是第五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元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后经明、清两代五十余次续修,遂成为国内大型文庙之一,含古建筑29栋117间。 个旧鸡街火车站 鸡街火车站,位于个旧鸡街镇北部,始建于1913年,1921年建成投入使用,座南朝北。为个碧石寸轨铁路的枢纽中心站。 蒙自海关旧址 蒙自海关旧址建筑群布局严谨,以海关税务司署为中心向四周幅射,既是个体存在,又是整体合一。既有红瓦黄墙的欧式风格建筑,又有雕梁画栋、飞檐斗栱的中式建筑,体现了中西文化的碰撞交流,相映成趣。海关旧址环境优美,史书称“古木参天、杂花遍地,为蒙自第一洞天”。 企鹤楼 企鹤楼具有中国传统古典建筑艺术和西式建筑艺术的风格。1923年,企鹤楼为石屏县立中学校舍;1952年后,为石屏县第一中学使用,现保存完好。企鹤楼建筑群是具有中华民族传统建筑风格和古典园林式的校园建筑,有较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和革命纪念意义。 五家寨铁路桥 人字桥横跨于悬崖峭壁之间。它的桥梁结构为“桁肋式铰拱钢架桥梁结构”,桁肋式铰拱钢架桥梁结构在世界建桥史上尚属首例,具有很高的科学艺术研究价值。 朝阳楼 朝阳楼位于建水县古城临安路,处于古城中心地带。原为明代临安卫东部军事防御工事,城门名“迎晖门”,城楼名“朝阳楼”。 双龙桥 双龙桥位于建水县西庄镇白家营村,始建于清乾隆年间(1736~1759年)。初时只建成三孔,道光初年续建十四孔,与原建三孔雁齿蝉联,联为十七孔。双龙桥桥拱多、造型优美,桥阁设计、建造工艺、技术水平也显得复杂和高超,因而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石屏陈氏宗祠 B5 M0 Z3 E3 y( h3 y& C! `
陈氏民居为土木结构三进四合院民宅,为清末民初商人陈载东先生于1927年创建。建筑以门窗雕镂精致见长,天井青石板墁地,具有滇南民居典型特征。 0 |/ g- u1 x. w+ J; O
陈氏宗祠及民居在选位、座向、规划和建筑的设计上很考究,集明、清建筑技术、艺术之大成,結构严谨,气势宏阔雄伟,是近现代建筑的精品。
1 m5 K# `6 q5 X1 I9 s5 \来鹤亭
; V( K- M% U% e. u9 s7 ^7 L) I来鹤亭又名海山亭,位于石屏县异龙镇小瑞城村中末束岛上,距城东3千米。来鹤亭整体建筑群(来鹤亭、文昌阁、魁星阁)始建于明崇祯六年(1633年),其中来鹤亭、魁星阁倾圯,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在原址上重建来鹤亭,清康熙五十一年(1713年)重建魁星阁。 . _' L- S) H! @- {1 k
4 H2 ~2 t/ o- i6 I( O" n9 y+ F4 s k' x4 E
来鹤亭古建筑群有着较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独特的艺术价值,更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3 L( K! g) p* D6 z) F0 G# j
% w* I9 s/ D0 E0 g H郑氏宗祠 郑氏宗祠位于石屏县宝秀镇东南部郑营村西段,建筑由祠门、中殿、正殿、偏殿组成三进四合院,坐南朝北。始建于清光绪八至十三年(1882~1887年),郑氏宗祠是历史文化积淀的优秀代表作,其装饰艺术手法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8 X: N0 Z& N2 o3 W) z. O
3 K: z9 I0 `1 v5 q' R
朱家花园 主体建筑呈“纵三横四”不对称布局,主轴线依次排列着池塘、一进、二进、三进院落和后花园,为“五间六耳五间厅,一大天井附四小天井”的民居建筑群体。整组建筑有大小天井42个,宽敞院落十余院,厅堂房舍214间。庭院屋角起翘,陡脊飞檐,雕梁画栋,屋面举折。厅堂布置得当,空间景观层次丰富,形成“迷宫式”的建筑群体。朱家花园布局严谨、建筑精美、景观奇秀,门楼雕刻精细。9 `; O9 p( Y# E( s
& L$ o3 h% V) b1 L& Y+ h6 j
7 X2 G" Q& \& V, t建水朱家花园属集私宅、宗祠和花园一体的大型花园式住宅,为滇南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合院式民居,规模巨大,保存完好。
* E& X- t6 g/ U! x团山民居建筑群 团山民居形制规整,布局灵活,空间丰富,外雅内秀,具有滇南民居建筑的典型特征。门楼造型多样,家家户户雕梁画栋,大门、庭院、雀替、柱础、木雕、石雕等,体现出传统文化的精髓,深深地打上了中原文化与边地文化交融的烙印。
$ p7 i9 x3 w9 `8 W' `) l9 R3 Y5 p石屏文庙建筑群 石屏文庙建筑群位于石屏县异龙镇县城中心。建筑群包括石屏文庙、石屏县衙、玉屏书院、李恒升私宅等,建筑群位于县城中心。建筑均为坐北朝南,总占地面积26,638.92平方米。均为砖木结构,硬山顶,院落式建筑。石屏文庙建筑群记载着石屏的政治经济、水利农耕、军事和社会发展的历史。, \9 V# J3 k+ P1 E9 P: u
% W* q4 ?% z {) T
红河县东门楼及迤萨民居建筑群 红河县东门楼及迤萨民居造型独特,建筑类型丰富,雕刻绘画技艺精湛,融中西文化为一体,有很高的建筑艺术价值。建筑群是20世纪上半叶滇西地区与东南亚国家发展商贸经济的产物,对研究清末、民国初期,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j6 H# u# w' M _' D
熊庆来故居 熊庆来(1893~1969年),字迪之,是我国现代数学研究和数学教育的先驱。他最负盛名的贡献是在其博士论文中提出的无穷级亚纯函数的一般理论,被国际数学界称为“熊氏无穷极”,他兼卓越学者与出色的教育家和科学研究组织家于一身,致力于引进近代数学,推进了整个国家的数学研究事业。严济慈、华罗庚、杨乐等著名的数学家都是熊庆来的学生。 C5 f+ S" x; q4 T6 N
& Z6 \& ?/ \ X, j4 z5 o( |! _% i9 z$ ?7 _. h3 I! h
熊庆来故居坐西向东,大门北开,根据地形建构,由照壁大门、中门、书房、客厅、耳房、正房、厨房、寿堂、雕楼、祠堂等30多间房屋组成。正房和厢房为重檐硬山顶,客厅、祠堂为单檐硬山顶,雕楼和两耳为单檐楼房。这种独具匠心的四合六天井民居建筑,滇南少见,具有较高文物价值。 a7 P+ ?4 R: I# c
0 P7 I: J7 E. M2 y) j; e
碧色寨车站 滇越铁路1903年动工,1910年全线通车。碧色寨站为该线中心站之一。其后民营个碧石铁路又以碧色寨为起点,碧色寨成为滇越与个碧石铁路的交汇点。. S; d6 Y7 P1 N/ m
( R# b! v& l1 i& c碧色寨车站保存着大量的中、西式建筑,是研究我国铁路历史及世界经济发展史的重要证据,同时也是我省开发南部旅游的重要资源。, W6 h2 D- _3 V; I' I
宝丰隆商号 宝丰隆商号是民国年间个旧最大和最有影响的炼锡炉坊和商号,同时也是保存较完好的锡冶炼遗址,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其重要建筑大都为中西合璧风格,因而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9 _: G; M4 X6 [1 e! L0 f o2 [ @! z) M- Y$ ^+ L
周家宅院 周家住宅位于蒙自文澜镇武庙街西段,座北朝南,为住房与园林结合的四合院建筑,有主院两院,东侧两院共四进四院90间房,占地2809平方米,建筑面积3259平方米。为蒙自地方富商周柏斋所建筑。东侧院“颐楼”原为三层楼房,重檐硬山顶,中西合壁式建筑。现存两层,院内古榕蔽天,环境幽静。1938年西南联大文法学院迁蒙自时借作女生宿舍。 , p5 `! t$ @1 {
' G, P( R- r* z, W4 R红河哈尼梯田 # m0 w( g3 e( I% T
梯田耕作是哈尼族最具代表性的生产方式。红河哈尼梯田分布在从海拔144米的深山河谷到海拔2000米的山巅上,坡度均在15~75度之间,级数多达3000多级,每块梯田大者数千平方米,小则不足1平方米。
. U5 h% ?! |( F
7 t0 Q0 |5 H% _* w, U红河哈尼梯田重点保护区分布在元阳县箐口、坝达、多依树、老虎嘴等片区,与箐口村落、宗瓦司署和勐弄司署等古建筑,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文化景观。, m1 E4 K) r! n/ \
- n: t i0 c- q1 M/ J# `
7 K" `6 V( y! E- Y& ?来源:红河文旅) I" E5 C: ]: ]4 \: @& H+ `# I- q: S: \
责编:马映竹' l% A& a( p% {, |: C; y
! f e' {6 b; {
* L, k$ m3 T) \ }1 E) S
8 ~1 d" t" P0 b1 c# d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人文红河」,搜索「hhrb_rw」即可关注。( T N; t) j) K2 X5 W0 U! p4 l
% c9 S- G. a; R5 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