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 R) N" q% q* k: ?+ M
# O6 D- P* }) \. x
; L+ x) V7 m( N; R' H6 ~ S, w$ {: ]个碧石铁路 火车头设计者何瑶 $ r* Y0 [# n/ l
" r" Y7 E7 k9 b W: e
\: [" |( @' t+ _# y4 i1 v
4 h& I9 W/ G7 T* `$ \! w$ F何瑶, 字元良, 清光绪二十年(1894)生于石屏城中,其家系石屏书香门第。何瑶从小受家庭影响,学习勤奋,成绩优良。
9 I7 U- j0 y5 q& `绿皮 个碧石车站——写给中国铁路的一首赞歌 1908年14岁时考入云南方言学堂,学习普通学科和外国语。由于何瑶学习成绩优秀,个人素质较高,品行兼优,1914年20岁时被云南保送到青岛德华高等学校读书,不久便转入北京大学预科学习一年。
- X: \2 g5 m* @8 R) p' v! I+ S4 ^, a) r0 }3 o Q' c$ e! u
1915年又到上海同济大学语言科学习。因成绩突出,两年后即1917年到美国留学,在普渡大学机械工程系毕业,获工程学士。后在费城巴尔温火车头厂实习,并在美国各地学习考察生活4年。何瑶在美国生活舒适,事业有成,但他时时记挂着祖国,心系云南家乡。何瑶在美国留学期间,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列强肆意侵略欺凌弱国。中国被视为穷国,被洋人瞧不起,作为一个留美学生,也处处受到洋人歧视。国家的命运安危、强盛兴衰牵动着这个海外赤子的心。何瑶决心返回祖国,用所学的知识来报效国家。1925年毅然回到祖国,直奔落后的云南家乡。 回到云南后,何瑶应聘到云南大学工作,担任理工学院院长。1932年到1937年期间,代理云南大学校长职务,为云南的高等教育作出了重要贡献。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何瑶主持云大后期,正是中国抗战爆发,云南大学师生反帝、反封建、反法西斯、反抗日本侵略的爱国民主运动日益高涨,何瑶也激发起爱国热忱,积极支持广大师生的爱国行动。 / ^2 j- C6 I' e I$ U3 Z
具有历史意义的设计
; E5 s- d% {* L3 N! m火车头设计最初 也许是要发展云南的工业,1938年,当局把何瑶调到云南五金厂任厂长兼工程师。何瑶不负重任,改革工厂的管理制度,抓新产品的设计和制造,调动工人生产热情,增加工人收入,改善职工生活。他充分发挥自己从美国学到的管理及技术专长,为五金厂做出了成绩,短时间内就改变了工厂连年的亏损状况,使工厂步入了良好的发展轨道。中国首家民营铁路个碧石铁路建成后,原火车头动力小,速度慢,负载量低,不能适应滇南高原铁路运输的需要,铁路公司打算另行设计火车头。当时,铁路公司在国内找不到这种设计人才,只好去函美国有关权威公司,想高价请美国派人来云南设计。不久美国方面复函说:设计火车头的人,就出在你们中国云南,即何瑶先生,不必我们来设计了。铁路公司万分高兴,立即寻访到何瑶。拜访后,方知何瑶先生忠厚和蔼,平易近人,而且不擅夸张,对火车设计有很专业的学识。于是决定聘请何瑶设计新火车头。
, ]% e( |# H4 R% h" ~何瑶以家乡建设为重,欣然应聘,他深入铁路考察,根据滇南山高路险弯多的特点来考虑设计方案。经过何瑶夜以继日的辛勤工作,一套全新的火车头设计图纸完成。按照此图纸设计数据,不仅可以改善原车头动力的不足,而且可以大量节省资金。火车头图纸经铁路公司寄到美国。美国对设计赞不绝口,马上按图纸生产制造。全新火车头制造完毕运回滇南,经过在个碧石铁路实际运营,新火车头大大超越了旧车头,不仅动力强,车速快,运载量大,而且节煤节水,降低消耗。个碧石铁路改用新车头后,提高了运输能力,使铁路公司盈利大增。何瑶用自己的智慧和才华,为开拓发展滇南铁路运输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 q1 T* b! ]: c9 Z# O1949年,当局和美国公司都劝何瑶去美国,以他的学识和资历,到美国肯定有光辉的前程和富裕的生活。但何瑶是一位爱国爱乡、淡泊名利的知识分子,他不追求奢侈的荣华生活,只希望国家尽早富强。于是他拒绝外出,依然留在国内。1950年,何瑶调入革大学习,接受新民主主义教育。 4 P2 t2 f( |2 x% c/ S0 ~" ~5 D
● 1952年,调云南省工业厅技术处任工程师。
: }8 g* q) X" L● 1958年反右运动中,何瑶被错划为右派
& [" m1 j- C& Q3 [- l) J● 1968年,何瑶不幸病故,享年74岁 ) y9 q0 t) {7 t- m1 a5 X) [2 |
绿皮 1952年,调云南省工业厅技术处任工程师。这时何瑶已58岁,但他仍以饱满的热情参与到云南工业的恢复与发展工作中。他经常深入矿山、工厂,指导第一线生产,受到社会各界的肯定,被选为中国国民党云南省委员会候补委员。1958年反右运动中,何瑶被错划为右派,虽然政治上受到不公正对待,但何瑶对自己选择留在国内为新中国建设尽职的决心丝毫没有动摇。只可惜因为政治运动原因,何瑶的专业知识没有得到充分发挥。1968年,何瑶不幸病故,享年74岁。
' i& m0 ]% _" f& V 带动发展的设计
6 Q& I$ h; X2 n2 t- i0 w
D* }& M D/ T' ] n
. o; S, j: f3 ?. T; u1970年10月1日,鸡街至石屏铁路寸轨改米轨正式通车,结束了小火车运行的历史,但何瑶设计的火车头却功载史册。 3 x4 _! A7 ^! ~' }% U' R/ n- q
, I: p' F* [% v% S" R3 W
) e. z0 J' K! O本文内容采摘于《话说红河》 声明:转载请注明出处“红河印象文化传媒”公众号 & C& N* w, n T' G, n
本文图片部分来源网络如有侵犯版权,请联系我们24小时内删除 微文推广及广告联系:xlw52765 微信公众号:↓↓↓长按二维码有惊喜哦 0 _) l% _) z' N. c U P
长按关注 商务恰谈,业务合作可以联系我们,我们的地址在蒙自市创泰心境小区D5座65号,欢迎大家来沟通交流 联系电话:13608835586 工作室座机:0873-3033095 ! D8 P0 L% |2 X' v- C+ a0 I; F
: _/ i. J) x7 k- s; M1 y/ q; L E
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红河印象文化传媒」,搜索「ynhhyx-dy」即可关注。
- `- ~! |- X* a0 | g# y! g) p
3 N% d* M4 W4 O: T; ~% C/ 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