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邦古寺的身影 安邦古寺(今安邦小学)建于清光绪庚子年,20世纪40年代和“文革”中遭到了较大破坏。安邦古寺原为关帝和观音寺组合而成,整座寺院座北朝南,进入寺内主院必须沿着青石板石阶拾级而上寺内。共有十三间大小厅堂、两个大院和四个小天井,后改建为安邦小学,由于拆拆建建,目前已难觅古寺当年的模样。 记忆中,古寺的上院共有三间供佛的殿堂。正殿墙高约七米,坐在里面颇有空旷的感觉。正殿殿门两侧分别竖立两根难以合抱的红漆圆柱,柱子由圆形精美浮雕的汉白玉石墩支撑。院里共有上下两块由青灰的方砖铺设的平台,上面的平台由五面汉白玉浮雕栏杆作护栏,下面的平台东西各有两株古柏,两头古朴的石狮位于深绿的古柏两侧,其中一头石狮的嘴巴张着,另一头的嘴巴呈合拢状。 院内的殿墙外,堆放着几张大大小小约五米左右、两头呈拱状的无腿汉白玉石桌,估计是被拆散的供佛石桌。下院位于上院以东,隐约记得下院大殿木雕一侧有“河西李文学制” 的题记。下院地面低于上院三米,来往于两个院落间的通道必须经过靠北偏殿间的天井和月型拱门,这里上下的小院错落有致,曲径通幽,点缀其间的花木芳香宜人。 下院三间大殿结构与上院殿堂相仿,但位于东面的殿堂却不一般,殿堂东墙的三扇雕花窗户下的护栏全由汉白玉浮雕组成,浮雕图由八仙的传说和三国中的刘备、关羽、张飞的传说构成,雕刻人物造型丰满,浮雕表现的故事栩栩如生,让人观后流连忘返。护栏下两米即水塘,晴天阳光下,水塘波光粼粼,光影反射入临水的殿堂,室内光影反复游动,居于其中,如居仙境,似入龙宫。 由于“文革”运动的破坏,由安邦古寺改建的安邦小学校园拆除了殿堂的大部分门窗,但外观整体性保留较好,如屋顶正中葫芦状的佛塔式建筑物保留完好,屋顶两端苍龙吐珠,屋檐四角钩心斗角,院内排水设施设计巧妙,整座建筑融合了儒道佛的宗教观念和建筑风格,细腻而恢宏,在校园东侧高大茂密的榕树和西侧如火如荼的凤凰树的掩映下,白墙灰瓦的校园显得更加美观、清幽而庄严。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安邦村侨居法国的一位华侨回国,看到故乡破旧的小学校园,慷慨解囊,为其母校安邦小学捐资兴建了教学楼,安邦小学的教学设施改善了,只可惜历尽百年风雨的古寺已被拆除殆尽。微信公众号马帮古城景区●扫码关注我们3 I- Q" m, S m$ p
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红河马帮古城景区」,搜索「功能介绍“云上撒玛坝·醇情哈尼人”,红河人民欢迎您!为您权威推荐最新的旅游资讯、特产、民俗风情、美食、酒店、餐饮、景区门票!」即可关注。: P Q! ~% s. S3 S" a7 i! }
3 ~0 F7 Q/ O4 \" x, A) B' A